联系人: 张生
手机: 13800000000
电话: 0535-6392926-820
邮箱: EDT@cceddie.com
地址: 山东省烟台市黄渤海新区长江路356号
BOB半岛平台知青光阴:招工回城后他仍然娶了乡村女人厥后的糊口谁都想不到
2025年的元旦,当年到平度县潘家庄大队插队落户的十三名青岛知青又聚在了一起。近几年来,每年的元旦,这十三名青岛知青都会在新年元旦的这一天相聚,每次聚会都是当年的知青小组组长薛忠林牵头组织,也都是他一个人买单。
薛忠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大家都说薛忠林财大气粗,所有才有号召力。其实,当年一起到平度县插队落户的这十三名知青,薛忠林是最晚回城的一个,也是在潘家庄插队落户的知青中唯一娶了农村姑娘的青岛知青。薛忠林为什么会最后回城?为什么要娶农村姑娘?带着这两个疑问,听我给大家讲述青岛知青薛忠林的知青往事和他的情感生活经历。
1968年12月下旬,十七岁的薛忠林和同学们一起乘车离开青岛,来到了距离青岛一百多公里的平度县,他们十三名青岛知青被分派在潘家庄大队第五生产小队插队落户,大家临时分散开借住在老乡家中,也在老乡家搭伙吃饭。
当时王队长就对知青们承诺了,他说在社员家中借住只是暂时的,等来年开春天气暖和了,就把队部里那三间房子拾掇出来,让大家搬到队部去一起吃住。
春节过后,过完了阴历的二月初二,天气也就逐渐变暖了,王队长给社员们安排好农活,让副队长带领社员们忙春耕,他就带领几名老社员把队部的那三间房子拾掇出来,在房子里搭建了火炕,垒砌好灶台,买来了锅碗瓢盆等一应生活用品。等火炕烧干了,王队长就让知青们都搬到队部一起吃住了。因为薛忠林年龄最大个子最高,王队长就让他担任了知青小组的组长。
忙完了春耕春播,锄完了头遍地,也就到了麦收季节。收麦子比春耕春播生产还要苦累,天天顶着星星出工,迎着月亮回家。到了半晌天气开始炎热,午后阳光如火,顶着烈日割麦子,那真叫一种煎熬。好在乡亲们都很善良,乡亲们割完自己的几垄麦子,回头就来帮知青们接趟子。有了乡亲们的关照和帮助,知青们少吃了不少苦头。
忙完麦收,稍微轻松了一点。等到了秋收时节,又要起早贪晚抢收抢种了。割完谷子收完高粱,紧接着就要耕地耙地种麦子,播种完冬小麦,秋收才算结束了。本以为到了冬季,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那时上级有号召社员群众利用冬季农闲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冬季农闲也不能闲着了。
在潘家庄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三年多,薛忠林他们学会了干各种农活,也确实吃了不少苦头,大家都期盼着有一天能离开农村回到城里,毕竟在工厂做工要比干农活轻松很多。
1972年春天,潘家庄大队总算得到青岛农机厂的招工指标,薛忠林是知青小组的组长,平时劳动积极表现最好,大队就把仅有的两个招工名额给了五队一个,并指明道姓让薛忠林回青岛当工人。
那时大型企业招工要进行政审,领薛忠林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却没能通过政审,原因是他祖父解放前开过纱厂,是名副其实的资本家。可薛忠林的的祖父已去世好多年了,薛忠林已经记不起他祖父的相貌了,去世十几年的人还要让后人跟着受牵连,薛忠林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1977年秋天,潘家庄五队知青点的其他知青都招工进城了,薛忠林还没能招工进城,每次招工招干大队潘都会给薛忠林一份招工招干审批表,薛忠林别说招干了,他想进城当一名普通工作,都过不了政审这一关。
那时薛忠林已经心灰意冷了,他也做好了扎根农村生活一辈子的打算。看薛忠林早就过了结婚成家的年纪,王队长开始为他的婚姻大事着急了。可每次给薛忠林介绍对象,薛忠林总是说不着急,还没做好结婚成家的思想准备呢BOB半岛平台。
知青点前院是小队会计潘承平家,潘会计家的三女儿潘小兰当年二十一岁,长得如花似玉特别漂亮,也到了订婚的年纪,可村里人给她介绍对象,她总说不着急。后来有人看到她经常到知青点帮着薛忠林做饭洗衣服,出工劳动和收工回家的路上,也常看到潘小兰和薛忠林走在一起,两个人有说有笑。这时乡亲们才明白,原来潘小兰喜欢上了青岛知青薛忠林。
过了不久,村子里就有了闲话,有人说是潘小兰天天和薛忠林黏在一起,早晚会出事。也有人说薛忠林早就和潘小兰睡在一个炕头上了,肚子都大了……
一天出工劳动的路上,王队长问薛忠林:“忠林,村里的闲话你都听到了,你要是真心对小兰好,就娶了她吧,小兰是个好闺女,潘会计也是正直人。你要是不想娶小兰,就离她远点,可不能毁了人家……”“队长,我知道小兰是个好姑娘,可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我得征求一下我父母的意见。”薛忠林红着脸说。
第二天,王队长就打发薛忠林回了青岛,他担心时间久了,万一小兰的肚子真大了,潘会计可是个要强的人,到时就得出大乱子。
回到青岛,薛忠林如实跟他父母说了他和潘小兰恋爱的事情。薛忠林的母亲问他:“忠林,你是真心喜欢那个潘小兰吗?你俩到了什么程度?”“潘小兰很勤快也很善良,经常到知青点帮我洗衣服帮我做饭,还给我送好吃的,我是真心喜欢她……”薛忠林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对他母亲说道。
那次回到青岛薛忠林才知道,知青招工政审已经不那么严格了,特别是像他这种当事人已经过世多年的情况,政审就是走形式了。
他刚从青岛回到潘家庄,潘家庄大队就得到了青岛机械设备制造厂的招工名额,大队又给了薛忠林一份招工审批表,薛忠林顺利通过了体检和政审,终于可以回城了。
离开潘家庄的前一天,薛忠林去了一趟潘会计家,他说等回城安顿好了工作,就和小兰结婚。当时潘会计一家只有潘小兰一人相信薛忠林能说话算话,她父母和她姐姐根本就不相信薛忠林的话,也没给他好脸色。
离开潘家庄那天,王队长一直把薛忠林送到汽车站,看着薛忠林坐上了去县城的汽车,他才一个人回了潘家庄。在去汽车站的路上,王队长很难受地说:“忠林,你回城了,我真怕小兰有个好歹。不过你放心,我回去就去她家,先安抚一下承平(潘会计),只要承平不打骂小兰,小兰慢慢也就没事了……”“队长,你放心,我不会做让乡亲们戳脊梁骨的事情,我也不能对不起潘会计一家人。”薛忠林很真诚地向王队长打下了保证。
王队长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他心里想,就算薛忠林不再回来了,他也不责怪薛忠林,毕竟那时的城乡差别很大,别说薛忠林还没跟潘小兰结婚,就算结婚了,离婚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回到青岛,薛忠林很快就办好了入职手续,就故意对他母亲说:“妈,我现在回城了,也当上工人,小兰是农村户口,我干脆和她断了吧。”“你个混账东西,咋能有这样的想法?你在那插队时人家帮你洗衣服做饭,给你送好吃的,你都和人家恋爱了,回城了就想和人家断了,你成啥了?”薛忠林的母亲猛然一个耳光打在了薛忠林脸上,狠狠责骂了他一顿。
薛忠林用手捂着脸说:“妈,我是跟你开个玩笑,你咋还真打?我都计划好了,过几天就回去和小兰登记结婚,我不能让村里人骂我是陈世美……”
1978年夏天,薛忠林果真和潘小兰领取了结婚证,把小兰接到了青岛。婚后的日子很快乐,潘小兰很勤快,洗衣做饭做家务,一会都不闲着,薛忠林的父母都很满意。
当时一起下乡插队的同学们和薛忠林的亲戚却都觉得薛忠林以后肯定会后悔,好不容易回城了,还和农村姑娘结婚,以后生个孩子都不能落城市户口。
潘小兰进城后,先是在家做饭料理家务,等她想出去找个临时工干时,她又怀孕了,也就没出去干临时工。孩子出生后,薛忠林的母亲正好退休了,她就在家照看孙子做家务,让潘小兰到菜市场摆摊卖蔬菜,目的就是让潘小兰能自食其力,不让她有自卑心理。
1996年初冬,机械设备制造厂倒闭了,薛忠林下岗,当时潘小兰卖菜的收入已经挺可观,一家人的生活没有任何问题,何况潘小兰的公婆都有退休金。
下岗后的薛忠林情绪很低落,潘小兰就宽慰她:“忠林哥,你尽管放心,只要国家政策不变,我有这辆三轮车和这杆秤,就能保证咱一家人都有饭吃,保证能供咱儿子上大学……”
过了不久,薛忠林的一位工友得到了可靠消息,机械设备制造厂的设备要当废旧物资出售,厂房也对外转让或出租。那位工友想找几个合伙人,购买下厂里的旧车床和能用的设备,租下工厂的那一排临街房,重抄旧业开办机械设备配件加工厂BOB半岛下载。
起初薛忠林不想冒这个险,潘小兰就鼓励他,让他去跟着工友一起干,无论结果如何,她都不抱怨。
就这样,潘小兰说服公婆,把家里的钱都拿出来,银行一部分,又跟亲友借了一部分,和工友一起办起了机械设备配件加工厂。
七年后,薛忠林和两位工友用厂房抵押一起买下了工厂的破旧厂房和场地,还没等到翻建旧厂房,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就找上门来,想在那里搞开发建门面房和住宅楼,并给出了令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天价。薛忠林和他的合伙人一人要了一户楼房,每人分到了上百万的巨额现金。简直就是一夜暴富,多少人都羡慕得要命。
有了钱,薛忠林又在城乡结合部买了一块地皮,建了简易厂房,继续经营机械设备配件加工,他还是亲自下车间,天天加班加点忙生产。
2014年春天,薛忠林的厂房再次被拆迁,他又大赚一笔,从此过上了安逸富足的退休生活。自那以后,每年新年的元旦,薛忠林都会把当年一起下乡插队的同学们召集在一起聚会,有时也和大家一起回到第二故乡看望乡亲们。每次聚会,都是薛忠林独自承担一切费用,从不让别人花一分钱,哪个老同学家里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鼎力相助。
有关薛忠林师傅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是我的文友李成林老师给我讲述的,根据李成林老师的讲述我编写了这篇文章。李成林老师就是薛忠林的同学,当年也在潘家庄插队落户生活了多年。
讲述完薛忠林师傅的故事,李成林老师说,薛忠林之所以能成为人上人,就是因为他人品好讲诚信有担当,当年他要是伤害了潘小兰,就不会有这么好的结局了,这叫善有善报好人有福报!老天爷是最公平的,绝不会让好人吃亏。